陶瓷打包帶的制造工藝是一種結合傳統陶瓷工藝與現代材料科學的精細化生產過程,主要包括原料處理、成型、燒結和后加工四大環節。以下是具體工藝流程:
1. 原料制備
以高純度無機非金屬材料為主,如高嶺土、氧化鋁、黏土及石英等,經破碎、研磨至微米級粉末(粒度通常≤50μm)。通過精密配比(如氧化鋁含量可達90%以上),加入2%-5%的有機粘結劑(如聚乙烯醇)和0.5%-1.5%的分散劑,采用行星式球磨機混合12-24小時,確保成分均勻且流動性達30-50mm/30s(依據GB/T 2418標準)。
2. 成型工藝
采用擠出成型或干壓成型:擠出法適用于連續帶狀生產,螺桿壓力控制在10-15MPa,模具溫度保持60-80℃;干壓成型使用100-300噸液壓機,單位壓力達50-100MPa,坯體密度可達2.2-2.6g/cm3。精密模具確保帶材厚度公差≤±0.1mm,同步進行激光在線測厚實時監控。
3. 干燥與排膠
坯體在40-60℃低溫干燥24-48小時,濕度梯度控制<5%/h,避免開裂。隨后在400-600℃氧化氣氛中排膠,升溫速率1-2℃/min,保溫4-6小時,去除有機物。
4. 高溫燒結
采用隧道窯或梭式窯,以5-8℃/min速率升溫至1500-1700℃(氧化鋁基),保溫2-4小時。燒結體密度≥3.6g/cm3,抗彎強度>300MPa,線收縮率控制在12%-15%范圍內。窯爐配備氧含量分析儀,確保氣氛波動<0.5%。
5. 精密加工
使用金剛石砂輪進行雙端面磨削,尺寸精度達±0.05mm,表面粗糙度Ra≤0.8μm。部分產品進行等離子噴涂氧化鋯涂層(厚度50-100μm),維氏硬度提升至1300HV以上。
6. 質量檢測
采用三點彎曲法測試機械強度(依據ISO 14704),高頻超聲波探傷檢測內部缺陷,XRD分析晶相純度(α-Al?O?相含量>99%),并經過20次熱震循環(1100℃?水冷)測試。
該工藝通過原料超細化、燒結曲線優化及精密加工控制,使產品兼具高強(抗拉強度≥200MPa)、耐高溫(長期使用溫度>1600℃)和耐腐蝕特性,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高溫部件固定、半導體設備封裝等領域。現代生產線已實現DCS自動化控制,能耗較傳統工藝降低30%,達到GB 21252-2013的能耗限額標準。